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05篇 |
免费 | 1447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69篇 |
农学 | 478篇 |
基础科学 | 438篇 |
624篇 | |
综合类 | 2509篇 |
农作物 | 536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223篇 |
园艺 | 290篇 |
植物保护 | 2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4篇 |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455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 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 μg·kg-1 (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3.
不均衡种植方式对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不均衡种植方式对谷子产量的影响,以农大8号和农大10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不均衡种植方式为副区,测定不均衡种植方式下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光合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等行距种植(30cm+30cm)和宽幅种植(60cm+15cm+15cm)相比,宽窄行种植(宽行40cm+窄行20cm)的谷子株高、茎粗、叶绿素、叶面积及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有所下降,产量显著提高,等行距种植与宽幅种植之间无显著差异;与等行距相比,宽幅种植的穗重、千粒重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谷子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4.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了研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广西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会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农村道路设施与农业经营规模对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增收对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起到中介效应。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全面提高广西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究米老排与红锥混交组合模式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征,筛选出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混交组合模式,为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构建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3种混交比例(1∶3,2∶2,3∶1)和3种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设置了9种米老排与红锥的混交林组合模式,并以米老排、红锥纯林为对照,对比分析了11种种植模式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利用熵权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筛选出最佳水源涵养能力的混交组合模式。[结果] ①试验林凋落物层生物量、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17~4.21,0.38~2.29,5.15~10.58,6.40~13.37 t/hm2,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显著正相关(p<0.05);相比于株间混交、块状混交,行带混交的凋落物层生物量与有效拦蓄量较高。②试验林0—30 cm土层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6.14~1 007.21,1 130.73~1 388.40,117.96~422.63,1 444.70~1 590.66 t/hm2;其中,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且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③米老排与红锥以3∶1混交比例进行行带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米老排纯林次之,其后是其余混交林,最后是红锥纯林。[结论] 在幼龄林阶段,米老排与红锥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各自的纯林,且这种混交效应受混交比例与混交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Gong Chen Haihua Luo Xin Gao Changkai Yuan Jinjian Peng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2020,66(10):1319-1333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late planting on sucrose metabolism in cotton bolls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fiber properties and within-boll yield components. Two cotton lines A201 and A705 were employed in a sowing date experiment where two temperature regimes during boll maturation period were created at mean daily temperature of 26.8°C, 28.3°C for early planting and 25.2°C, 23.1°C for late planting in 2016 and 2017, respectively. Boll size, seed mass per boll, seed index and fiber length were increased, and lint percentage was decreased by late planting. Greater cell wall invertase activity and the resultant hexose concentration in fibers were observed in late planting, and thus led to decreased osmotic potential accounting for the enhanced fiber length. Similarly, late planting increased the maximum of vacuolar invertase activity in ovules occurring at 5 days post anthesis (DPA) and hexose concentrations in embryos from 10 DPA afterwards which may favor embryo cell division, and thus increase final seed size. Our data indicate that acid invertase and hexose are implicated in the formation of within-boll yield components and fiber properties as affected by the lower temperature regime due to late planting. 相似文献
107.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因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作者通过为期8年的试验攻关,总结出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注重道地优异种质的鉴定与选择,以红皮居群或软脚类型为主;选择野生种质果实种子作组培外植体,继代增殖控制在6~8代以内;强化组培苗瓶中炼苗适应及出瓶假植驯化,培育壮苗;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和基质配方,移栽定植于每年3~5月或7~8月进行,大棚栽植密度为52.5万~60.0万丛/ha;科学肥水管理,及时摘除花芽,适时采收,合理加工。 相似文献
109.
110.